【头条】护“绿水”养“青山” 换来“金山”和“银——黔东南州大力推进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4-04-01 15:14:27 来源:开云全站官方app
“绿水青山养眼,蓝天净土养肺”。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达68%,是长江珠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更是黔东南州一大“宝贝”。近年来,黔东南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发挥标准化基础、支撑和引领性作用,完善绿色发展标准,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护“绿水”养“青山”,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完善节能环保标准供给,擦亮绿色生态底色。加大节能、环保标准供给,严把地方标准制修订审查关,一定要符合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要求,守护好生态环境“宝贝”。近年来,组织参与制定省区域标准《生物质锅炉经济运行管理规范》《锅炉辅机经济运行管理规范》《燃气工业锅炉节能监测》《锅炉节能改造技术规范》《曳引驱动电梯节能改造技术方面的要求及检验收取规范》《热力输送管道节能技术规范》《贵州省节能监测规程》等相关节能标准10余项,为节能降耗提供了标准依据。组织编制州级区域标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 第11部分:人居环境保护》,对人居环境保护提出规范要求,推广使用节能光源。组织编制《鸭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作业规程》等标准,要求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指导有关企业制定《新型生物质智能多功能节能灶蒸饭柜及配套产品》等企业标准。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州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75.94,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一类”,生态效益突显。
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护航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标准,服务支撑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民族原生态 锦绣黔东南”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近年来,主导编制国家标准《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和《太子参种子、种根》两项;组织制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生态林下经济产业等区域标准234项,指导编制“苗侗山珍”、酸汤等生态特色团体标准26项。生产技术标准均引用节水、节地、节能等规范性文件,原辅料投入、废弃物、污染物的处理一定要达到或严于国家标准有关技术要求,护航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制定生态旅游《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服务综合标准体系》《镇远古镇旅游服务综合标准体系》《杉木河漂流旅游管理规范》等区域标准30余项,引领生态旅游发展。
强化标准化试点示范,引领绿色经济发展。近年来,黔东南州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生态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建成“国家级蓝莓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太子参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雷山县乌杆天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等国家级、省级绿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23个,推动绿色生产发展,示范效果明显,产生了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示范带动下,据统计,全州精品水果种植培养面积143.92万亩,产量134.20万吨,产值达90.21亿元;全州林下菌、林下材、林下鸡、林下蜂利用森林面积717万亩,总产值达123亿元。建成以雷山、镇远、黎平肇兴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5个,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强化生态旅游要素保障,规范旅游服务,提升生态旅游服务的品质水平。优良的生态,优质的服务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黔东南沉浸式体验生态之美,借助“村超”“村BA”火爆出圈,游客驶入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左可看“村超”,右能观“村BA”,前方有千户苗寨西江、千户侗寨肇兴、千年古镇镇远3个诗和远方目的地,消暑有杉木河、野洞河、高过河等漂流景点,体验民俗活动展演,感受民族文化,品尝民族特色美食,生态旅游迅速恢复发展。据统计,仅“村超”赛事期间,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338.42万人次,同比增长131.7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34亿元,同比增长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