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制度七十年|充分彰显人大制度优势 助力江门高水平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在侨乡的实践发展综述_开云全站官方app_开云全站官方app

商用厨房设备,酒店厨具,食堂厨具厂家,开云全站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3711920575 13192086288

人大制度七十年|充分彰显人大制度优势 助力江门高水平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在侨乡的实践发展综述

发表时间:2024-12-12 20:09:07 来源:开云全站官方app

  △10月18日江门日报A05版《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专版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从创建全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到全国首创专题为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立法,累计出台实施13部体现侨乡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从全省率先开展市县镇三级人大同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到民生“微实事”工作机制,再到“微心愿”代表建议,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民生实事工作体系;从探索开展专题询问,到连续7年紧盯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行专题询问;从1993年全省率先探索市长约见代表活动,到代表约见市长,再到约见局长,坚持30余年如一日开展人大代表与国家机关负责人“面对面”活动,并逐步延伸至镇(街)一级……

  70年来,江门人大从始至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开拓创新,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全方面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让人大制度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效能。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政治从根本上实现了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绝大多数人受压迫被剥削到中国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跨越,从此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变革。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推动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历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现出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功效。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侨都大地从播种生根到开花结果,几经变迁,持续不断的发展,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全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追溯到1950年9月18日,在党的号召下,江门镇各阶层推荐产生的人民代表齐聚一堂,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召开了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从此,发扬民主的思想种子在江门扎下了根。

  1954年6月25日,江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成为江门市最高权力机关,日常政务工作由江门市人民委员会负责处理,意味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江门正式实施。

  此后一段时间里,江门市人民委员会在江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全市人民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又团结全市人民同甘共苦,逐步克服了自然灾害和“”所造成的困难。

  △1979年11月,江门市人代会选举产生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图为举行挂牌仪式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11月24日,江门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首次设立代表大会常设机关——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向市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1983年6月,江门市升格为地级市,根据选举法的精神,由第七届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到了1986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了法律工作委员会等5个常设办事机构。后来,经过逐步发展,常委会内设机构增至10个。自此,江门市人大迎来快速地发展和逐渐完备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的重视人大工作,对地方人大工作提出新的更加高的要求。市委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把人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健全人大组织机构,设立了法制委、财政经济委和社会委3个人大专委,全力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履职,加强县乡人大建设,不断筑牢民主政权之基,助力江门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地区生产总值不足2亿元,到迈上4000亿元新台阶,在推进我市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进程中留下铿锵足迹。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人大工作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江门人大始终把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习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省委、市委有关工作要求,制定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落实“两个维护”的工作措施和进一步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实施建议,认真执行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确保件件抓到位、项项落到底。落实党委领导人大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请示报告制度,把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2024年8月13日,全市人大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

  自2019年开始,连续六年召开全市人大系统党建工作会议,持续深入推动党建“五大重点行动”,建立健全党建领导机制、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党建工作与模范机关创建“双融合”“双促进”,以党的建设新成效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

  45年来,江门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继续扩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广度、深度,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生动实践,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彰显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2015年5月28日,江门立法工作里程碑时刻。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决定,江门成为广东首批可以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自此,江门人大持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实现新突破。

  《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让江门成为全省首个将“河长约谈制”写进地方性法规的地市,推动江门连续六年在省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并在全国河长制工作会议中作经验交流;《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是省内首部针对单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推动新会陈皮全产业链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23年总产值达到230亿元,成为全国乡村产业振兴范例;《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专题为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立法的地方性法规,为江门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2023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主任孙镇平到礼乐街道威东村探望热情参加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立法意见征集活动的残疾群众吴腾信

  多年来,我市逐渐完备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充分的发挥人大主导作用,陆续出台地方性法规13部,修改3部。此外,我市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截至目前,联系点共完成102项立法意见征集任务,上报2551条意见建议,269条被采纳。我市残障人士吴腾信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专程登门探望致谢,他提出的意见更是被写进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1993年,江门首次开展市长与人大代表“面对面”活动,至今30余年,风雨无阻、无一“失约”。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江门人大持续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不停地改进革新完善监督工作机制。

  △2024年8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情况专题询问

  2012年5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围绕“三旧”改造工作问询职能部门。从2016年7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开启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专题询问,已连续七年念好“紧箍咒”,管好政府“钱袋子”。此外,定期召开“一府两院”政情通报会、经济运行监督工作会议。

  多年来,江门人大综合运用听取专项报告、调研视察、执法检查、重点建议督办、专题询问和工作评议等多种方式,推动人大代表约见市(局)长活动延伸至镇(街)一级,作出加强工业发展监督、发挥侨资源优势等重大事项决定,强化预算决算审查、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监督,持续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

  △2019年1月18日,373名市人大代表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首次无记名差额票决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2019年,江门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市县镇三级人大同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2021年探索“代表提、政府办、人大督”的民生“微实事”工作机制,解决群众身边“小急难”问题;今年,为进一步增进群众民生福祉,江门人大探索开展“微心愿”代表建言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民生实事工作体系。

  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过去很久,开平市龙胜镇龙胜小学食堂的后厨都是“隔墙烧火”光景。经人大代表走访,类似的“柴火灶”,当时存在于不少农村中小学校,卫生状况堪忧且安全风险隐患大。纳入民生“微实事”后,龙胜小学在内的21所中小学迎来焕然一新的蒸饭柜、消毒柜、冰箱、保温炉等设备,彻底改变了农村学校柴火煮食的落后面貌,6000多名师生从此吃上安全、放心的热饭菜。

  据统计,2019年至2024年,市本级共票决产生市十件民生实事60件187项,累计投入资金121.67亿元。累计交办9批共176件民生“微实事”代表建议,市本级财政共投入超2500万元,台山、恩平等地开展多期“微心愿”圆梦活动,让一个个民生难点变成民生亮点。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也是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江门人大积极搭建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全市建成615个代表联络站,所有镇(街)实现代表联络站全覆盖、标准化、常活动,并向行业协会、商业中心、工业园区、海上渔船延伸,同时打造全天候无障碍的“互联网+”履职平台,切实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省率先探索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率先建立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不断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双联系”制度……

  同时,江门人大持续加强对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支持、指导,安排财政经费支持全市73个镇(街)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推动县乡人大面貌焕然一新,我市县乡人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6年以来,我市15个人大工作案例获评全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或优秀案例,18项研究成果入选全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优秀成果。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江门人大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习法治思想、习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回顾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市发展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新局面作出人大新的贡献。

  近年来,恩平市良西镇人大按照“围绕中心、突出主题、注重创新、打造特色”工作思路,全力构建“基地+”模式,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地建设作为党委“一把手”工程,推动打造1个实践基地、9个实践站、124个实践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体系,与镇村联络站实现无缝对接,以此探索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良西实践”,获评“江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先进单位”等称号。

  推动“实践基地+网格化”——良西镇人大建立“1234”工作法,实现代表进站入网格“全覆盖”、联系群众“全方位”、诉求处置“全链条”、入网履职“全领域”。

  推动“实践基地+民意窗”——良西镇人大拓展代表联系群众方式方法,采取“线下+线上”“站内+站外”“固定+流动”“接待+活动”等形式,收集社情、听取民意。创新打造圆梦百姓“微心愿”平台,开展活动12期,为150多户困难家庭圆梦。

  △良西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律师代表、镇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立法议事会,围绕《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草案修改案)》征求意见

  推动“实践基地+议事会”——良西镇人大组织代表和群众开展讨论征求各类地方性法规意见的立法议事会,以及“乡村振兴示范带”“农村垃圾清理”等专题议事会,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问题。

  推动“实践基地+票决制”——良西镇人大创新形成“八阶段工作法”,深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近年来票决出的19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得到落实,惠及群众超2.7万人。

  推动“实践基地+数据库”——良西镇人大实施“代表+联络员+数据库+项目”代表建议办理模式,收集意见建议133件,其中117件意见建议已列入政府项目实施。

  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余志坚:充分的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对我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作出全面部署。同时,也对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丰富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江门实践提出了具体要求。

  △2020年7月,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

  作为全省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近年来,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奋勇争先,硕果累累。截至目前,联系点共完成102项立法意见征集任务,上报2551条意见建议,269条被采纳,走在全国先进行列。通过构建高效管用的联系网,创新推出“八步流程工作法”和“四步工作闭环”等制度机制,形成了“扎根江海、立足江门、覆盖全省、展望湾区”的工作格局。

  同时,江海人大主动参与市委“侨都赋能”“港澳融合”工程,深挖“侨资源”,打响“江海牌”,全方位展现“中国侨都”亮点。主动服务国家内外交流,成功接待非洲英语国家议员研讨班、斐济议员代表团、香港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等各类访问团,打造向世界展示中国式民主的“江海窗口”。

  接下来,江海人大将结合市委全会关于打造高水平法治江门平安江门的工作部署,找准在“充分的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的定位,主动作为,不断深耕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真管用的民主。充分的发挥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区域协同立法,推进立法意见征集机制创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用好“家门口”立法民意驿站、社区议事会、基层代表联络站等社情民意收集站,动员广大群众合力共创高品质的幸福家园。配合区委统筹整合基层立法联系点、“两中心一基地”、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法庭等优质资源,努力打造集立法、司法、仲裁等元素富集的法务集聚区。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一线、致力于人工智能科研、教学与产业应用的工作者、人大代表,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服务国家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国拥有庞大的文化遗产资源,不可移动文物超过了70万处,目前我们正在热情参加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借助两会平台,我提出了《关于以科技赋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高质量开展的建议》,提倡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保护,该建议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书面回复。这种高效的反馈,充足表现了国家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格外的重视,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的强大效能。目前,我们的努力已经惠及全国120多个县区,近400支普查队伍因此获得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们在五邑大学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及创新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建立起人工智能实训平台。今年两会期间,我提交了《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实训中心建设及产业人才培养的建议》,旨在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普及,将江门经验推向全国,让更多学生受益于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教育。也促使我思考怎么样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作用,为AI发展贡献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未来,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履职,继续借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力量,推动AI在更广泛领域应用与普及。

上一篇:2016-2021年互聯網+蒸柜市場運營形式研讨報告

下一篇:县市区动态_岳阳市教育体育局